行业动态 | 首页 > 行业动态 |
---|
嘉宾访谈| “元宇宙”与国际中文教学共舞,弥合教学和现实场景的边界!
为帮助国际中文教师与时俱进,了解人工智能(AI)技术赋能教学的前沿成果和创新价值,掌握人工智能(AI)技术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应用技能,汉考国际与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将于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和12月1日(星期日)举办《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第十九期)暨“AI赋能国际中文教学专题研讨与示范应用”云端研讨会(点击会议名称查看详情)。本次会议特邀中新两地人工智能专家教授和一线资深教师,就AI赋能国际中文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进行分享和应用示范。
为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本次会议的精彩内容,我们对演讲嘉宾宋飞教授做了以下书面采访。
小C:宋教授好!我们知道您演讲的主题是“元宇宙”相关技术与语言教学应用。首先请教您的第一个问题是,“元宇宙”相关技术对国际中文教学最大的帮助和贡献是什么?
宋教授:在中文快速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中文教育发展面临三对重要矛盾,分别是教学机构和教师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全球范围内中文学习者数量众多与空间分布分散的矛盾、线上教学需求大与效果不够理想的矛盾。“元宇宙”相关技术,通过将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使其免受时空距离的制约;通过提高网络速度和服务器接受并发式访问的能力,使教师、教学资源在网络空间相对均匀分布;通过应用VR、AR、MR等技术,弥合教学场景和现实场景的边界。通过佩戴VR眼镜等相关设备,学习者如同置身真实的中文会话场景之中,在观看、学习中文会话时,拥有更高的自由度,可自主选择视角,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这将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具体会话场景的理解,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小C:虚拟现实技术在构建沉浸式语言环境方面有哪些关键要素和挑战?
宋教授: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沉浸式语言环境,大致有四种路径:虚拟现实中文直播课堂、虚拟现实中文慕课、虚拟现实中文教材、中文虚拟仿真实验。其中,虚拟现实中文直播课堂、虚拟现实中文慕课、虚拟现实中文教材三者有共通之处,目前通常都是借助全景相机开展建设,中文虚拟仿真实验则通常是基于3D 建模技术加以构建。
虚拟现实技术在构建沉浸式语言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虚拟场景的制作技术、资金门槛高以及硬件设备价格昂贵的问题。基于消费级全景相机构建沉浸式语言环境,主要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但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平面图像生成3D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成熟,有望极大降低基于3D建模技术的沉浸式语言环境构建门槛。
小C:“元宇宙” 技术下的语言教学资源建设与传统方式有哪些区别和优势?
宋教授:“元宇宙” 技术下的语言教学资源建设与传统方式相比,区别很大。以基于全景相机制作的慕课和常规慕课的对比为例,可见一斑:比如“穿帮”的概念不同。常规慕课拍摄过程中,摄像机所收录的空间范围之外的环境并不重要;全景相机制作的慕课不存在“收录的空间范围之外的环境”,这就意味着处处都可能“穿帮”,对环境布置的要求很高。此外,灯光、电源等硬件配合方式也不同。常规慕课拍摄过程中,可搭配、调试灯光、适当布置电源线路,只要确保这些硬件在摄像范围之外即可;全景相机制作的慕课则只能将灯光、电源自然地融入整体环境,或干脆使用自然光和内置电源,否则就会穿帮,加大了拍摄难度,且为避免穿帮无法使用提词器。视频后期的剪辑软件和剪辑方式上,二者也有根本的不同。所有这些区别使得目前“元宇宙” 技术下的语言教学资源建设难度仍显著高于传统方式。但“元宇宙”语言教学资源的明显优势还是在于,可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沉浸式语言环境。
小C:在“元宇宙”的新技术时代,语言教学中如何平衡技术的先进性与教学的实际需求?
宋教授:在技术、资金充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优势,构建高度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提升学习的沉浸感和趣味性当然是一个优先追求。然而,技术是为了服务于教学,技术的先进性不应成为教学的全部。教师和教学资源开发者更应该关注技术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需求,避免技术堆砌而忽略教学本质。此外,还需注意技术的易用性和普及性,确保“元宇宙”教学资源的建设能够尽可能普惠不同条件下的教师和学生。
结语
未来已来!本次会议旨在帮助国际中文教师,探索AI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研究成果,把握AI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体验AI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应用示范,提升AI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实操技能。期待您的参与。
详细会议通知与报名方式,请点击查看: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第十九期)暨“AI赋能国际中文教学专题研讨与应用示范”云端研讨会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第十九期) 暨“AI赋能国际中文教学专题研讨与应用示范”云端研讨会 (2号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