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报名 | 首页 > 正在报名 |
---|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传统的语言教学不断受到冲击,面临着“后方法”理论的挑战。当前时代,为什么第二语言教学需要“后方法”理论的指引?“后方法”理论对于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国际中文教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作为国际中文教师,我们又该从“后方法”理论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和动力?
7月19日19:30-21:00,陶健敏老师将带来专栏第五节课程“第二语言教学‘后方法’时代的三十年”,陶老师将带领我们共同探讨第二语言“后方法”理论及其三十年来对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国际中文教学发展的影响。
开课前,先让我们与陶健敏老师面对面,跟着小C来提前一探究竟吧~
小C:“‘后方法’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吗?”
陶健敏老师:“‘后方法’不是一种类似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那样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而是通过对第二语言教学‘方法时代’的反思和批判,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语言教学理论。也就是说,它并不是要寻找一种新的替代性的教学方法,而是试图找到一个替代物去替代‘方法’本身。”
小C:“‘后方法’提出三十年来,它给国际中文教学带来了什么改变?”
陶健敏老师:“‘后方法’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94年。三十年来,这一理论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解构,不仅让第二语言教师认识到已有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学习者意识及特定的教学情境意识,帮助教师灵活践行第二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从而发展成为策略型的思想者和实践者。
小C:“在‘后方法’时代,国际中文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陶健敏老师:“后方法”的理论核心在于语言教师赋能,也就是说,国际中文教学的成败与教师自身的理论意识和实践能力密切相关。教师应当树立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基本意识,更要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媒介,在多元化的国际中文教育环境中,不断探索符合自身教学需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创新中实现教学理论的实践化和教学实践的理论化。
扫描下方第五节课程详情页二维码加入课程,陶健敏老师将带领我们深入讨论第二语言教学“后方法”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相信大家定会有所收获,7月19日晚19:30,直播间见!
扫描下方专栏详情页二维码加入专栏会员,畅学6节精彩课程,9月1日前拼团立享39元/节福利价,更多精彩课程等你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