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报名 | 首页 > 正在报名 |
---|
吴中伟教授
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曾连续三年担任由汉考国际和科思达孔子课堂举办的“国际中文课堂教学短视频大赛”评审专家,也多次在国际中文教学研讨会中担任短视频教学实录和线上直播教学评析专家。吴教授以其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厚的专业底蕴、谦逊的专业精神、精彩的专业点评在国际中文教学活动中收获了众多的粉丝,深受国际中文教师的钦佩和喜爱。
为做好《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培养工作,汉考国际联合新加坡科思达孔子课堂(以下简称“科思达”)将于2024年3月 30日-31日通过线上教学的形式举办《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第十七期),会议主题为“国际中文课堂教学实录与专题研讨”。在本次会议中,吴中伟教授将再次担任评析专家。会议开始前,我们对吴中伟教授进行了书面访谈,在访谈中,吴中伟教授对短视频教学实录研讨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教师的教学盲点、新进教师成长和语法教学等话题发表了专业见解,相信老师们将大有收获。
问题1:您认为通过短视频教学实录评析和研讨对于提升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会有哪些有效帮助?
短视频教学实录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这样的活动对于提升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具有切实而有效的帮助。案例分析是各行各业提高从业者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国际中文教育也是如此。短视频教学实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典型、多样的案例,而且这种“教学实录”的案例形式至少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势:
直观性。短视频教学实录让我们能够动态、形象、全面地观察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到与这些教学行为相伴的课堂环境,观察到这些教学行为的实际效果。相对于平面性的、有侧重有选择的教学案例书面描述形式而言,短视频教学实录显然更为生动、具体、亲切,给我们更加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课堂教学的影子,并刺激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一些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特定性。短视频教学实录是以特定课程、特定教学单元设计为背景的,它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面向特定的教学对象,体现特定的教学环境,适应特定的课型特点,每个作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非常明确。将作品的相关书面材料说明和教学视频的直观展示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及其相关考量因素有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相对于脱离具体课程、具体教学条件的一般性案例分析而言,短视频教学实录显得更接地气,对一线教师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综合性。短视频教学实录展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处理、教师对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各方面的关注、教师的教学语言、板书设计和PPT设计,师生互动和课堂活动等等是交融在一起的,每个教学环节是前后连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对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环境等等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相对于碎片化的、离散式的教学点设计分析而言,这种综合性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形式对于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综合能力发展具有更关键的作用。
真实性。课堂短视频实录真实地展示了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其中必定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它不仅体现了教学中的一般性原则和方法,也呈现出每位教师的个性化风格,以及教师行为中各种可能不常为人关注的小细节;它不仅是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的体现,也包含了许多随机性、偶发性的现象,体现出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短视频实录更加可信,更有亲和力,并且留给大家广阔的观察、分析、思考的空间。相对虚拟课堂教学而言,课堂短视频实录的真实性更高,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更大。当然,这些教学短视频实录毕竟都是提交比赛的作品,我们这里说的真实性是相对而言的。
问题2:您认为目前国际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教学盲点在哪里?如何找出并避免这些盲点来提升教学效果呢?
很难说“盲点”在哪里。不同的老师的盲点各有不同,是“盲点”还是“半盲点”也不太好说。以我自己为例,数字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个领域对我来说就几乎是一个盲点。
也许,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说有些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盲点的话,那么最大的“盲点”也许就是教师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盲点”在哪里,或者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盲点。一旦认清自己的盲点所在,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问题3:您作为国际中文教学专家,对新入行的国际中文教师有哪些建议?
许多新教师在入职初期会经历一个从兴奋到迷惘的阶段,有的可能从迷惘走向麻木,有的可能从迷惘走向自觉探索和不断成熟。究竟往什么方向走,以下三点非常重要:观摩、学习、反思。观摩,就是观摩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课堂,观摩同行的课堂,观察、思考他们的教学行为;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并且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互动;反思,包括反思同行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信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信念,反思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且将自己的反思结果通过教学实践进行验证、否定、修补、完善。
反思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是多问一问自己:假如我是学生,如果我的老师……,我会……?
通过观摩、学习、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并通过教学效能感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增强自己教学反思、探索、研究的动机,于是就走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问题4:您出版了多部语法教学专著,您如何看待海外中文教学中一般不教语法这一现象?
国际中文教学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我在语法教学方面发表过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基本上都是就面向成人的中文作为二语/外语教学的情况而言的。
国际中文教学包括针对中文非传承语的学习者和中文传承语学习者的教学(二者之间有模糊地带),面向成年人的教学和面向未成年人的教学(后者按年龄和认知特点又可分出不同类别),属学历教育性质的中文教学和属非学历培训性质的中文教学,一般用途的中文教学和专门用途的中文教学,等等。相应的语法教学的策略是不同的。
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下,相应的语法教学理念和策略也是不同的。如PPP模式下,至少在基础阶段,语法一般有专门的教学环节,而任务型教学倡导者主张在以内容为中心的前提下对语法结构的随机关注。
我的观点简单说来就是:既然语法是一种语言的结构规律,培养语法能力是培养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语法教学肯定是必要的,但语法教学策略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中文零起点的学习者来说,语法肯定要“教”,但不一定要“讲”。就是说,语法教学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对于具有一定的中文/华文运用环境并已具备一定中文/华文基础(通过自然习得)的学习者,有必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其语法能力,比如,可在以内容为中心的语言活动中适度地、随机地关注其语法运用行为,因为,这些学习者在语法的准确度(特别是规范性)、流利度、复杂度等方面都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确实,有些海外中文教学课堂上似乎是不“教”语法的,比如说,针对儿童的中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自然习得”的优势。这一点我完全赞同。但我相信,老师们的心里是有语法的,课堂上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教”语法的。我们不可能盲目地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我们不可能对于学生产出的语言质量本身漠不关心,我们的语言课堂不可能仅仅满足于模拟孩子们在自己家里的随机、松散的语言习得环境,否则就有可能削弱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问题5:在来临的研讨会中,您所点评的专题是“综合课教学模式和方法”,您能剧透一下这两位授课老师课堂教学实录的亮点或值得学习的教学方法吗?
我这次点评的主题将围绕中高级综合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展开。两位授课老师都非常有经验,课堂气氛融洽,互动流畅,体现综合课的“综合”教学特点。两个作品各自的特色非常鲜明。其中一个作品是一堂比较典型的中级综合课,在师生互动和教学节奏的把控上很值得我们学习。另一个作品则突出体现了语篇结构教学的特点,而语篇结构教学是中高级阶段的教学重点,也是目前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问题。相信这个主题会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
点击“《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会议(第十七期)”(请链接到会议通知),了解的更多会议详情。欢迎您的关注与参与!